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控制所推进数字化转型专项工程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4年03月15日    字体:【】【】【

3月的上海航天城,春潮涌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控制所的车间里、办公室里、试验厂房里却比以往更安静一些。“一本计划”正乘着精益化项目管理系统(LP)顺流而下,逐点唤醒,激活全局,直驱科研生产项目全线;设计模型化身制造数据在自动化产线中穿梭,一张无形的网串起智能终端,兜起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的朵朵浪花……脉动的节拍下,数字化工匠们如“新燕”般为改革转型衔送“春泥”,一幅“数字抢耕图”跃然眼前。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十大任务之首,成为各界关注的热词。数字化作为传统企业向“新”而行的强劲引擎,已然成为控制所让“老树发新枝”、形成新的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

直面改革“拦路虎”

“我想借一下零件图纸,麻烦找一下。”“审批流程帮忙点一下。”“测试中心吗?产品振动试验什么时间能排上?”这些以往司空见惯的对话,现在正慢慢消失在控制所的工作场景中。

繁琐的流程逐渐得到优化,“工作在线”接管“电话占线”,自2021年启动数字化转型专项工程以来,历经3年的战略梳理、规划论证、详细设计和组织推进,控制所一步一个脚印,踏上“开往春天的地铁”。

作为产品及整机研制流程末端环节的环境试验,一直有着受前期过程影响较大、试验节点变化多、试验条件日趋复杂的特点。在高密度发射与高强度研制的双线高压态势下,面对试验任务每年增长20%的速度,业务部门积极寻求数字化赋能,改变“热线电话”式的业务模式,基于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打造产品环境试验全周期试验数据管理系统,试验效率提升35%。其现场创新成果《完善环境试验数据脉络,打造数字化试验现场》荣获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标杆级成果。

已经在转型之路上耕耘多年的电子装联技术中心,如今也切实体会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纸质工序卡、汇总表、记录卡已经成为过去,电子二维码、跟踪卡、装机清单成为智能产线新宠,实实在在做到了提质增效、解放生产力。

“今年,我们将深入推进卫星精益研发、运载数字化研制与试验、飞控大数据应用、APS(高级计划和调度)排程生产等7个重点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并且全力推进数据专项工作,为向‘数字级’企业跃迁打牢基础。”该所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璟介绍。

争当转型“排头兵”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指出,2024年中国航天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关键之年,新目标振奋人心。

“要瞄准系统部‘领域统筹、牵引单机’的定位,通过‘领域一体化垂直管理’‘0.4+管理’和‘六个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将运载领域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深入推进。”龙年开工之际,运载部迅速组织贯彻各级工作会精神专题学习会,明确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变化,对型号任务及部门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全力确保全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去年,我们迎来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00发的光荣时刻,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商业航天也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来说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要在新赛道上跑出个好成绩。”运载部负责人余薛浩信心满满。

这信心并非无源之水,历经3年改革转型,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运载领域在异化管控+产品化体系建设的双轮驱动下,从设计、试验、生产、运营全流程构建数字化体系,“数字协同快速研发”“批量化试验”“多地协同远程测发”“精益在线产保”等一系列数字化研、产、试新模式蔚然成风。

如今,坐在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试验指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师就可以完成全箭集成试验的远程数据判读。

自实施运载火箭集成试验远程判读数字化场景实践以来,原本每发箭的试验任务需要7个人忙活10天,现在只需要2人2天,不仅改变了以往研制人员“不是在试验,就是在去试验的路上”的奔忙常态,还能自动生成判读结果,提升判读质量。

目前,八院现役运载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覆盖率达到100%,并建立了远程测试工作流程体系,为未来进一步形成远程测发新体系提供了实践支撑。

陈葆娟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