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合作 →  正文
中国航天走进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20年
    日期:2010年04月07日    字体:【】【】【

  20年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完成了6次搭载服务。中国航天人用辛勤和汗水,在苍穹里描绘了一道壮丽的中国风景线。
  如果以人生为尺度,也许20岁只是弱冠,用稚嫩、少不更事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但是对于中国航天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而言,20载的风雨洗礼,让她显得分外干练、成熟。



“长征三号”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首战告捷 入轨精度称第一
  1990年4月7日,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21点30分,在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宾的注目下,箭身写着“中国航天”四个大字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入轨精度创下了用户以往31颗同类卫星之最。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高科技走出国门的标志性事件,“亚洲一号”的发射成功意义非凡。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人准备了很久很久。
  早在1985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就向世界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揽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那时,长征火箭已经实施了12次发射。
  当时国际市场上出现了运载火箭短缺的现象。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退出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法国阿里安火箭和美国德尔它、阿特拉斯、大力神火箭相继失利。客观上,这有利于中国长征火箭走出国门。
  作为中国航天工业的外贸窗口,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把握历史契机,踏上了国际商业发射之旅。


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签字仪式

  然而,国外媒体纷纷质疑,羽翼未丰的中国航天也要参加国际竞争?国外同行对中国能够独立研制火箭也表示惊讶,甚至曾一度怀疑中国的卫星整流罩是用竹子做的。
  的确,“初出茅庐”的中国航天人还摸不到“市场”的门道,不知晓商务规则,不了解谈判技巧。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坐到了谈判桌旁。美国一家卫星公司的开场白是“谈判要先付谈话费”,“如果要我们帮助编写标书,请先付100万美元”。当看到中方提交的建议书只有几页纸时,对方甩出了一句:“等你们的建议书达到一寸厚时再来谈。”
  尽管备受冷落,但植根于航天技术大军的年轻商业团队,不畏艰难、锲而不舍,迅速达到了市场要求。中国航天人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令国际客户折服。
  也正是从一开始就向市场、用户学习,学习聘律师、买保险、用贷款等商业经验,全面按照国际规范办事,中国航天加入了“国际航天俱乐部”,跻身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亚洲一号”的成功,更给年轻的商业队伍增添了无穷信心。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之后

  手绘图纸 商业发射谱传奇
  在商业发射起步阶段,长征三号火箭只能运载中型卫星。而国际通信卫星大容量、重型化已趋明显,火箭运载能力成了制约商业发射服务发展的瓶颈。
  为满足国际用户需求,航天专家们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将长征二号火箭捆绑上4个助推器,从而把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了9.2吨。


使长征火箭走向世界的手绘“长二捆”草图

  推销尚在图纸阶段的火箭,即使不为独创,也实属罕见。经过艰苦宣讲、周密论证,“纸上谈兵”成功,长征火箭承揽的第一宗大买卖——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合同敲定。合同规定:18个月后长二捆火箭要矗立在发射架上。
  对此,国外最强劲的对手坦言,研制大型火箭至少需要3年时间。美国大力神火箭副总设计师史密斯考察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在建设中的发射工位,说中国人大概是“抽了鸦片,产生了幻觉”。
  然而,18个月后,当史密斯看到高大的长二捆火箭和巍峨的发射架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他真诚地向“长二捆”总设计师王德臣道歉,称看到了奇迹,中国人说话是可信的。


“长二捆”发射澳大利亚通信卫星

  长二捆火箭的诞生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它成为中国第一个为市场量身定做的火箭,填补了当时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失利留下的商业空白。中国航天人也创造了“拿着草图签合同、拿着合同找贷款、拿着贷款造火箭”的商业奇迹。
  此后几年,在市场的牵引下,中国航天研发了4种型号的长征火箭,分别是长二捆、长二捆/EPKM、长征二号丙/SD和长征三号乙火箭。在1990年至1999年连续进行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中,占国际市场份额7%~9%,与阿里安、德尔它、宇宙神、质子号、天顶号等火箭一起成为世界商业发射的主要运载火箭。


澳星首席代表与当时的中国航天部门有关领导交谈

  然而,1996年“2·15”、“8·18”发射相继失利,中国商业发射服务陷入了低谷。
  “质量问题不‘归零’,市场份额将‘归零’”,这种崭新的市场成败观摆在了中国航天人面前,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火箭的可靠性。航天人重新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规范——“72条”、“28条”和“质量归零双五条”等,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整改措施。一年后,“长三乙”恢复发射,将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长征火箭连续70余次发射成功、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这让航天人真切地感觉到,只有在市场的刚性压力下,才能如此全面地促进整个火箭系统整改。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也锻炼了队伍,转变了观念,提升了管理,收获了自信,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加公开、透明。



“长征三号乙”发射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


  产业延伸 整星出口辟天地
  尽管中国的商业发射有着骄人的成绩,却屡屡遭遇不公平的竞争环境。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中国航天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没能实施对外商业发射。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也受到客户相对单一、产品相对单一、服务相对单一的困扰。对中国航天来说,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国际化内涵,已成在弦之箭。
  借助全方位的国际化合作,依靠迅速提升的自身实力,中国航天打破6年沉寂,长征火箭再次雄起。2005年4月,“长三乙”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现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研制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不仅如此,2007年5月,中国航天首次以火箭、卫星、地面站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成功发射了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这也为商业发射开辟出了一种新模式。


庆祝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2008年10月,中国航天又成功发射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并成功在轨交付;当月,签署了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目前正在顺利履行。

  然而,整星出口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风险较高。2008年11月11日,尼星一号通信卫星在运行了18个月后,因太阳翼故障,电能耗尽,在轨失效。
  尽管出师不利,但中国航天人坚定地认为,尼星一号故障如同当年的“2·15”,将成为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个起点。在中尼双方互相理解支持下,2009年3月24日,尼星1号替代星——尼星1R项目合同签署。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项目合同签署

  随着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不断改进,中国的整星出口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2月25日,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合同签署,中国航天与国际客户第5个整星出口合同缔结;4月1日,中国航天与玻利维亚签署卫星项目合作协议,将在轨交付一颗通信卫星及配套的地面应用系统。
  经过20年的发展,长征火箭成为享誉世界的高科技品牌。伴随整星出口,航天国际化产业链条也不断伸展。中国航天已由单一火箭供应商,发展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提供完整配套的发射服务、卫星、地面设备等航天产品及服务的系统集成供应商。
  在对外提供发射服务和卫星在轨交付业务的同时,中国航天还向用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和高可靠的运载火箭,并通过技术培训、地面设施建设等,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包括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产品在内的航天技术应用产品也开始走出国门。航天科技成功走向世界,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与世界影响力。



与瑞典空间公司签署发射弗利亚卫星订座协议后

  融入全球 提升国际竞争力
  “商业发射成为中国高科技走出去的光辉代表,促进了航天技术进步,锻炼和培养了航天科技队伍,促进了航天与国际的接轨,为我国成为航天大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商业发射的巨大意义,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同。
  同时,中国航天通过国际合作将航天科技成果送往地球各个角落,为全球繁荣经济、发展科技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中国航天已为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卫星发射和搭载服务。长征火箭发射的商业卫星,可以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国产通信卫星也为亚洲近邻、非洲大陆、南美高原的发展中国家送去了广播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造福边远地区民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利用资源卫星数据,提供全球化服务。
  2008年底,在南非建设地球资源数据接收站,用中巴资源02B卫星为十余个南部非洲不发达国家提供土地利用、自然灾害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数据服务;2009年,用环境一号B卫星监测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为有关方面灭火提供帮助;2009年底,在泰国建设地球资源数据接收站,用环境1A卫星数据开展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研究……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融入全球经济进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把国际化作为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方针。
  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的平台,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将围绕宇航系统集成业务、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国际经营业务和国际化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坚持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实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内外各单位联合协作,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引领中国航天走向世界。
  回首过去,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业务走过了20年的坚实足迹,在浩瀚的苍穹铸就了壮丽的中国风景;展望未来,20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像诗句中描写的一样,中国航天人矢志不移推进国际化,定将播种下满天星斗,造福全球。(索阿娣)

附: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对外发射服务一览表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767492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信访邮箱:xinfang@spacechina.com
监事会邮箱:jianshihui@spacechina.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