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航天先进煤气化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集团公司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煤气化技术,具有碳转化率高、煤种适应性广、装置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低、开工率高、气化炉故障率低、生产过程洁净环保高效等特点,采用该技术的煤化工工业示范装置的整套国产化率达99%,并已经实现稳定运行,开工率达92.4%,日均产甲醇500吨,综合技术指标领先于国外著名品牌的煤气化技术指标,打破了国外多年来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目前航天先进煤气化技术已取得33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7项。该技术与常压固定床技术相比,每生产1吨合成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75吨,可节省标准煤0.3吨。目前国内采用常压固定床煤气化技术、年产20万吨及以下合成氨的300多家中小氮肥厂,氮肥产量达到1600多万吨,占国内氮肥产量的66%,若全部采用航天先进煤气化技术,每年可节省煤炭4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万吨,折合少排放二氧化碳1216万吨。此外,与国外同等规模(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和技术水平的气化装置相比,采用航天先进煤气化技术,一次性技术投资可节省约3亿元( 以2008年底价格为依据),并且每年维修成本节约2500万元;按化工装置20年使用寿命计算,仅技术与维修费,平均每年节省约4000万元(折合每吨尿素成本降低77元);气化部分每年节省煤炭7万吨标煤,合4900万元(折合每吨尿素成本降低94元),综合每吨尿素降低成本约170元。
    航天先进煤气化技术用途广泛,可应用于化工、能源、电力、航天等多个领域,是解决我国传统能源煤炭洁净、环保、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技术的转化应用对于提高我国传统煤炭资源高效利用、淘汰改造落后煤化工产能、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案例二  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分发应用突破二百万景
    截至2010年底,集团公司所属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向用户分发的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已突破200万景。自1999年10月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发射成功以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5颗陆地观测卫星。从开始分发数据到突破百万景,历时8年多,而从100万景到200万景,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
    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减灾防灾等领域。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都已使用资源、环境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调查、全国水利资源普查、青藏铁路选线、西部开发、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黑龙江林场火灾等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中,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救援中,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及时向国家综合部门和各有关应用单位提供了珍贵的灾情信息,为灾情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
    此外,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在国外灾情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应用于墨西哥湾海上溢油、冰岛火山灰、玻利维亚火灾、澳大利亚火灾、美国印第安纳州洪水、哥斯达黎加地震等国际救灾活动中。